在人类经济史上,每一次重大财富机遇——无论是比特币的万倍涨幅、特斯拉的股价爆发、茅台的长期增值,还是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——都会伴随铺天盖地的负面声音。
因为真正能抓住机会的,永远是少数人。而大多数人,面对错失的机遇,心理上会启动一套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:
“与其承认自己的无能,不如相信机会本身就是骗局。”
1. 安慰剂思维:用道德优越感掩盖失败
人类有一种本能,就是用道德批判来掩饰自己的失败。常见的自我安慰话术包括:
-
“比特币是骗局,只有傻子才玩。”
-
“特斯拉迟早破产,马斯克是骗子。”
-
“房地产全是泡沫,早晚崩盘。”
-
“有钱人都是靠黑心手段起家的。”
这些话术的核心逻辑是:
“我不是没能力抓住机会,而是我‘不屑’参与这种‘不道德’或‘愚蠢’的游戏。”
这种思维模式能让失败者维持心理平衡,避免面对“我本可以,但我没做到”的痛苦。
2. 逆向合理化:行为强化偏见
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“逆向合理化”(Retrospective Rationalization),即:
-
先有结论,再找证据支持。
-
行为影响认知,认知再强化行为。
举个例子:
-
某人认为“比特币是骗局” → 拒绝学习区块链知识 → 由于缺乏认知,更加坚信比特币是骗局。
-
某人认为“买房是接盘” → 坚决不买房 → 房价继续涨,他更加认定“这是泡沫,早晚崩”。
这种思维闭环让人拒绝接受新信息,最终彻底错过机会。
3. 认知固化:拒绝学习,用“经验”代替思考
许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,会形成“认知固化”:
-
“我年纪大了,学不动了。”
-
“但我的经验告诉我,你是错的。”
问题在于:
-
他们的“经验”可能来自过时的信息。
-
他们拒绝更新认知,导致判断完全错误。
比如:
-
2010年有人说“比特币是空气”,尚可理解;
-
2023年还说“比特币没价值”,就是拒绝学习的结果。
4. 人性的弱点:无法接受“我错了”
人类最痛苦的事情之一,就是承认“我错了”。因此,人们更愿意:
-
相信“错的是世界”,而不是自己。
-
用阴谋论解释一切(如“有钱人都是靠关系”)。
这种心态让人:
-
逃避责任(“不是我的问题,是市场/政府/庄家的错”)。
-
停止进步(“反正学不会,不如骂两句”)。
5. 如何避免成为“踏空者”?
-
保持开放心态,不预设立场。
-
先研究,再下结论,而不是“先骂再找理由”。
-
承认自己可能犯错,避免认知固化。
-
向成功者学习,而不是向失败者找共鸣。
楼主辛苦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