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币圈助手 币圈助手 关注:145 内容:284

    合约术语扫盲(三)—夏普比率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  • 3
    • 币圈助手
    • 大版主
      火星人
      美女干部

           1. 为什么不能只看收益率?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在直觉上,我们常常把“收益率”视为衡量一个投资好坏的核心指标,但现实投资中,“收益率”只是故事的一半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案例:绿色投资 vs. 黑色投资

      合约术语扫盲(三)—夏普比率

              绿色投资:最终总收益 40%,过程相对平稳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黑色投资:最终总收益同样是 40%,但曲线剧烈波动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两者最终收益看似相同,却并不代表它们“质量”一致。黑色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,带来以下问题: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心理压力:如若中途出现大回撤,投资人会恐慌,甚至可能提前割肉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信心不足:波动越大,未来越难预测;而平稳向上的绿色更具可预期性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流动性需求:万一在黑色投资大幅回撤时需要现金,就可能不得不在较低价位卖出,造成实际亏损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结论:在拥有同样“最终收益”的情况下,更稳定的投资显然更受欢迎。这就引出了“风险调整后收益”的概念—我们需要让“波动”或“风险”在回报测度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        2. 用波动率量化“风险”

              要想在衡量回报时考虑风险,先得量化风险。标准差(Standard Deviation)或波动率(Volatility)便是投资中最常见的风险度量方式,记作 (\sigma)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其数学定义为: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合约术语扫盲(三)—夏普比率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 通俗地说,波动率就是“收益围绕均值的偏离程度”。波动率越大,说明投资的“走向”越不稳定,风险也越高。

          3. 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的定义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当我们有了“波动率”这个衡量风险的工具后,就能定义“风险调整后收益”—即“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”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一般形式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从理论上讲,夏普比率最常见的公式是: 

             合约术语扫盲(三)—夏普比率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不过,在不少量化交易实务中,尤其是短周期(例如日度数据)时,很多人会暂时忽略 ,或者令 。于是,就得到了更简化的形式:

            合约术语扫盲(三)—夏普比率

              3.2 年化夏普比率

              为了方便比较,有时我们还会把夏普比率“年化”。若使用日度数据,通常会乘以 一年的交易日数的平方根。若使用月度数,通常会乘以一年的月数的平方根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3.3 它好在哪?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收益越高,夏普比率越高:反映了收益对指标的正贡献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波动越大,夏普比率越低:越不平稳的投资,被“惩罚”得更严重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所以,夏普比率一举两得:既能鼓励高回报,也能约束高风险。

          4. 夏普比率的直观例子

              回到最开头“绿色 vs. 黑色”的例子:如果我们为绿色计算夏普比率,假设结果是 2;为黑色计算,假设结果只有 0.5。在回报同为 40% 的前提下,夏普比率清晰地显示“绿色优于黑色”。原因:绿色更平稳,承担更少的风险就拿到了与黑色相同的收益。       

      火星人
      VIP1
      大富豪
      辛苦了
      回复
      五星
      VIP1
      大富豪

      [s-68]

      回复
      火星人
      VIP1
      大富豪

      楼主辛苦了

      回复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  论坛
    • 今日 968
    • 内容 1939
    • 关注 145
    • 发布
    • 做任务
    • 实时动态
    • 偏好设置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